慧敏走入咨询室的第一时间,就给我一种“阴沉”
的感觉。
这位刚刚步入职场的新入眉头紧锁,声音低沉,萎靡不振。
她告诉我:“进公司半年了我就没有笑过。
实在是太压抑,我很怕上司,很害怕同事。”
我知道这样的来访者积压着太多的情绪,“大道理”
是无法说服和改变她的,于是我采用了一个特殊的处理方式。
我让她把自己害怕、担心、讨厌的事情一一列出来,结果她写了很多。
我告诉她:“现在把你列举的每一件事情都读出来,不过读完一条就要装出自己很高兴的样子,发出‘哈哈’两声。”
慧敏听了大惑不解,但还是按照我的要求做了。
很出乎慧敏的意料,读着读着,她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样的笑声让慧敏心情好了很多。
这时我们才开始*了正式的咨询。
其实,我使用的是“假笑疗法”
。
有些心理学者认为,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
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说:“因为我们哭,所以才愁;因为动手打架,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而并不是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架,怕了才发抖。”
他的观点告诉我们,行为与身体的变化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
这为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主动改变我们的情绪。
这为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主动改变自己的情绪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此后也有心理学家用实验证明了类似的观点。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如果总是想象自己*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那么这种情绪十之*会真的到来。
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
的影响,他有脉搏会加快,体温会上升。
由此可见,假笑能触动体内横膜,具有很好的热身效应。
它好比将车钥匙*汽车中一样,只要扭动钥匙,发动机就会工作。
假笑的道理也一样,体内横膜会将假笑引发成真笑。
在你尚未意识到之前,它已变成了一种由衷的欢笑了。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请你做好欢乐的准备,因为快乐是可以“伪装”
出来的。